1983年除夕夜,央視舉辦的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拉開大幕。此后每年一度,收看春晚逐漸成為電視觀眾歡度年夜的重要一環。2012年,正值春晚步入而立。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如今,該節目的影響已遍及全球華人圈,可謂締造了中國電視史上的一個絕無僅有的傳奇。隨著觀眾生活品味的提升及期待視野的拓展,輿論對春晚的制作和呈現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褒貶不一早已成為春晚過后公眾意見的常態寫照。然而在個性化日趨凸顯的輿論體系下,2012年春晚的舞臺美術設計成就卻為大多數觀眾所首肯,被譽為歷屆舞美之最,足可見其在整臺春晚中的重要地位。
其實,在最初幾屆春節晚會當中,舞臺的角色充其量不過是主持人、嘉賓及眾多演員的表演場地而已。這既是當時主流意識形態的文藝呈現形式,也跟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及科技能力休戚相關??v觀三十年的春晚歷程,除2008年由于南方冰災及奧運元素的雙重影響而對傳統主題有所淡化之外,喜慶、祥和、團圓的格調一直為主辦方所承襲和發揚;同時,在長達五小時的晚會過程中,歌舞、相聲、小品、魔術、雜技、戲曲等從晚會創辦之初就幾成每屆之定式。這是開在百花文藝園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一個接受數億華人檢閱的大舞臺。如何避免審美疲勞、讓觀眾得以饜足、給輿論一份滿意的答卷?舞臺創意無疑是眾多方案中的最佳切入點。
概括起來,央視春晚30年舞臺美術設計經歷了以下四大嬗變:
一、空間擴容:從“小劇場”走向鏡框式舞臺。
第一屆春晚是以小劇場的形式舉辦的,現場是面積為600平方米的茶座間,由廣電總局的一個禮堂臨時改建而成。演員出場的時候從觀眾席走向舞臺。從空間來看,觀眾和演出人員并沒有實際的區分距離,兩者處在同一平面內,共融于一臺戲中。主辦方或也曾考慮到狹隘的表演空間對于整臺晚會的限制性,85年,在導演黃一鶴的主張下,春晚舞臺移師北京工人體育館,可惜這次的大膽嘗試卻鎩羽而歸,以致有關方面在后來的新聞節目中不得不向全國觀眾鄭重道歉。作為一項廣受矚目、只可成功不容失敗的大型綜藝節目,組織方為穩妥起見,春晚的舞臺場地方案自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未有任何實質舉動,直到1998年央視因自身發展需要將大院中的一塊圓形花園改建成演播大廳,這就是后來成就春晚15年穩步發展期的一號演播大廳。
一號演播大廳始建于1997年,其使用面積為1600平方米,高為30米。從建筑特色來看,整個大廳形似一個半球形網架屋頂,在98年第一次作為央視春晚錄制現場時,當時可容納1000名觀眾。自投入使用,因應表演需要,一號大廳經歷過兩次變化:千禧年的龍年春晚現場除了舞臺之外,其余空間被圓桌所占據,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茶話會;12年后,龍年再至,演播廳發生驟變,舞臺從之前的半圓形朝觀眾席方向延伸,形成一個由多個方形柱體組合而成的T型臺,升降活動臺從6個劇增至304個。在空間上將表演者與觀眾的距離拉開,工作人員便可根據演出需要對舞臺實行多種變化,實現多場景、多層面,給現場及電視機前的觀眾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臻g的擴容也使全方位、多視角的拍攝手段成為可能,在2012年的晚會現場,央視就啟用了空中俯拍的手段,為30年來的首次。
從“小劇場”的樊籠中走出來,一號大廳也曾成為央視為之驕傲的演出場地,它承接了15屆的春晚演出任務,當之無愧地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華人最為熟知的綜藝舞臺。然而,隨著舞臺表演形式的日新月異及觀眾鑒賞水平的提高,一號演播廳在迅猛發展的現實需要中顯得十分滯后。面積狹小、觀眾席簡陋,諸如此類問題愈來愈突出。這個問題解決之日并不遙遠——隨著中央電視臺新址的竣工,2013年廣大觀眾將有幸目睹春晚歷史中的第三個表演舞臺的全新面貌。
二、雙生并蒂,燈光讓舞美更美。
在舞臺美術設計中,燈光一向被視為舞臺美術設計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燈光在春晚當中真正發揮作用的卻是在八十年代后期。
作為一臺大型綜藝晚會,其對燈光的選擇也較為嚴格。一般來說,在春晚舞臺上的必要燈具包括:聚光燈、羅紋燈(柔光燈)、成像燈(成型燈、橢球聚光燈)、簡燈、天排燈及地排燈等??墒窃诎耸甏蟛糠值拇和砦枧_中,投入觀眾視線的都不外乎是頂光、追光及大白光。燈光僅僅在演出過程中將光線聚焦在演員身上,主要目的在讓電視轉播畫面更為清晰,燈光本身幾乎沒有任何變化,還未具備二度創作的條件。隨著燈光技術的進步,專為舞臺美術設計服務的各類燈具應運而生,諸如隱蔽在檐幕之后空間燈排;臺口前的頂光燈或燈排、天幕燈、懸掛燈;設在地面的腳光燈、下部天幕燈、地面聚光燈;觀眾席兩側的面光燈;舞臺左右兩側的吊架式聚光燈、舞臺地面側光燈、穹面燈。移動燈具、特設部位及為表現特殊效果而臨時設置的效果燈,如筒燈、電腦燈、軟管燈、要板燈等也被廣泛使用,此外還需配置煙霧機、干冰機、頻閃燈、激光和投影燈以及配套使用的特制無縫塑料幕等。
對于廣大電視觀眾來說,第一次領略炫彩燈光的神奇作用是在1987年的春晚。這一年,人們記住了費翔這個名字。在晚會現場,這位擁有一半中國血統的年輕歌手載歌載舞,臺上燈光舞動,變幻多彩,與歌者的旋律、肢體動作可謂相得益彰,為《冬天里的一把火》營造了火熱的現場氛圍。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這種舞臺與表演者緊密配合的演出方式對觀眾而言頗為新鮮,因而在贊譽的同時也不乏微詞。無論怎樣,從這屆春晚開始,人們對舞臺燈光的調節功能及其對觀眾的感官刺激作用開始有了新的認識。2010年,舞臺色彩成了晚會組織者極為重視的一環。為了給舞臺的情感設計營造美感,尤其是為歌舞類表演進行唯美配圖,這屆的春晚首次使用了低彩燈光,配以氣霧將之因應表演需要噴射出來。
然而燈光對舞臺美術設計的作用不止于此。在相當長的時期,通過與舞美設計相融匯,它使原本不大的一號演播廳猶顯恢弘華美。使觀眾產生視覺誤差的幕后操作手是設在在舞臺正上方排列有序的電腦燈,它們投下光影,造成透明墻的效果,極大地增強了舞臺的縱深感和立體感,使觀眾產生視覺誤差。較傳統舞臺燈具而言,電腦燈可有效地降低不同環境對于光色的干擾,根據不同指令在一定程序下做出萬千變化,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氛圍,從而大大改善節目的視覺效果。
三、服飾、化妝、造型全升級,舞美選材更為廣闊。
作為舞臺美術設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演者的服裝、造型、化妝彷如春晚舞臺中一道流動的風景線,直觀地體現了30年來人們審美情趣的變化和鑒賞能力的提升。
在最初的多屆春晚舞臺上,表演者服飾還保持著服裝的最初含義,簡言之,那時候的演出服裝完全可以毫無顧忌地穿行于演播室之外。而近些年來,出場人員的著裝演出化、舞臺化趨勢鮮明,與服飾相輔相成的人物造型、化妝、道具等也從傳統保守變得現代感十足,粗眉大眼早已匿跡,淺色唇彩成為時尚新標。從發型設計到服飾的色彩、裁剪均為舞臺演出而設計,視覺沖擊力成為人物造型設計工作的最大目標,08年春晚節目之一舞蹈《飛天》其中典型一例。為高度還原敦煌壁畫中飛天的古典驚艷造型,化妝師下足了功夫,從演員的頭飾、服裝到化妝,無一不緊貼壁畫中的人物形象,而精美絕倫的人體彩繪更讓亦幻亦真的色彩成為整臺演出中最為奪目的焦點,加之動感十足的畫面,可謂極大地刺激著觀眾的視覺感官。
就春晚的化妝這些年來的新變化,多次為春晚演出擔當化妝師的國家一級藝術形象設計師徐晶表示,這是隨著我們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世界時尚的改變而與時俱進的。雖然總體上說,春晚演員的妝是由濃變淡,不過“淡”也是相對的,因為春晚畢竟是一個裝飾性非常強的舞臺,也是一個典禮性的晚會,它還是比一般電視節目的化妝具有更明顯的修飾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外觀,越來越多的原材料也被廣泛地運用上春晚的舞臺美術設計中,使之真正實現了質的提升,其中包括金屬、玻璃、塑料、人造樹脂與泡沫、天然材料、布片紙等,細分之下,金屬當中被選作舞美原料的主要有鋁合金、鐵管、銅片、鋼條、金屬絲網、不銹鋼;布料方面,則選擇絲綢、尼龍、純棉、化纖、帆布、絲絨居多;塑料中,塑料薄膜、塑料布為舞美之上選。新材料取代舊有選材自有其優勢所在。例如,鋼管的承重力大大優于木材;鋁合金美觀、穩固;泡沫塑料易于成型而分量輕,運輸便利。這些材料不僅被運用到舞臺的搭建中,甚至也在演出者的服飾和道具中有所體現。但無論用作何處,或選擇哪種材料,其最終目的還是為審美需要服務的,只要材料本身的特性能夠符合審美者的具體需求。因而我們常常在舞臺上看到,春晚喜用不銹鋼來呈現現代感,用有機玻璃詮釋玲瓏剔透,用鏡片來傳達虛幻的概念。
四、LED技術成為春晚舞臺美術設計中最為壯觀的呈現手段。
毫不夸張地說,LED在春晚舞臺中經歷了從默默無聞到萬眾矚目的角色轉變。93年,LED電子顯示屏第一次出現在春晚舞臺上,然而在最初的使用中,LED只是作為視頻材料和同步視頻圖像的展示工具而已,與舞臺美術幾無關聯。而今,LED技術不僅已經成為舞臺表演的必要延伸和補充,甚至與表演者處于平起平坐的地位,以至于有人曾批評,在春晚的舞臺上,表演者的主導地位已然被弱化,甚至淪為了眾多舞臺美術設計中的一環而已。此話雖有以偏概全之嫌,但足可見多姿多彩的LED技術在春晚舞臺構成中舉足輕重的分量。
當然,就科技水平而言,無論是以上所說的舞臺構建、燈光設計還是人物造型、服飾,其在30年春晚中的演化本身就是科技力量不斷進步的直觀表現,但LED技術卻稱得上是眾多科技元素中最為壯觀、影響最深的呈現手段,它大大改善并拓寬了設計者的創作觀念和視域,并作為舞臺美術中極為重要的構成元素形成了新的美學功能。從07、08年的春晚開始,LED大屏幕成為舞美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靜態符號到動靜結合畫面,從宇宙空間、潺潺流水到廣袤郊野,LED大屏以圖代文,深入淺出,為觀眾解讀意蘊,提升藝術想象空間。
LED技術得到成功運用堅定了春晚組織者進一步進行大膽嘗試的決心。為籌備09年春晚,央視大量采購了新型LED多媒體顯示屏,對舞臺背景、八根舞臺支柱形成的舞臺側幕和地面進行全面裝潢,將寬16米、高10米的舞臺及背景和側幕全部替換成將近1500平方米的LED屏。此外,舞臺幕布由50根可伸縮的柱形裝置所取代,兼大幕與投影展示功能于一體,而可實現三維動畫效果的舞臺背景則是請奧運開幕式舞臺背景設計班底進行LED多媒體設計。
LED技術在舞美中的運用在2012龍年春晚中達到了新的高峰,據媒體透露,這年的春晚單單在舞臺美術設計上就花費了1.5億人民幣,其標志是全息LED顯示屏的首次大規模應用。所謂全息LED顯示屏,是多方位立體安裝LED顯示屏,配合全息圖片來實現。以龍年春晚為例,在地面、天棚、舞臺正面以及兩側全部裝備了全息LED屏幕。其中,在主舞臺上的四層背景墻中,最后的一面幾乎鋪滿了演播室的整面墻壁。與之相輔相成的LED燈可以任意升降,便于形成豐富多彩的畫面。天棚燈光“天幕”與同樣由LED屏構成的地面構成相互輝映的圖案,為里面春晚之首創。而在全LED的舞臺背后,一臺13米高的升降機則是把控舞臺所有變化的操作手??萍嫉倪M步造就了舞臺的全面升級,仙鶴送福、水墨山水、紅梅傲雪、百花爭艷等背景徐徐展現,讓人仿若置身于如夢如幻的仙境之中。觀眾無不嘆言,春晚越來越美了,而我們卻不能忘記,成就“美”的,是眾多科技元素的糅合,是舞美工作者精益求精的孜孜追求。
對于CCTV春晚,社會學家、文藝家艾君2008年在在中國網“回顧改革開放30年”活動中撰文表示,“這個誕生在改革開放初期的電視綜合文藝形式已經成為家喻戶曉,聞名海內外的春節期間節日文藝大餐;成為所有炎黃子孫追求和諧、進步、吉祥的民俗盛典。”在此定位下,舞臺美術設計作為最直觀的呈現手段,無疑是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民族心理、審美傾向等人文風情的最佳切入點。多年的春晚節目水準或有參差,但晚會的舞臺卻逐年變得華麗大氣,體現出更為豐富的敘事功能。盡管對于春晚將來何去何從眾說紛紜,但毫無疑問,不論其如何演變,其絕無僅有的舞美設計成就將作為中國美術史中一筆寶貴的財富而永載史冊。